成都附近最后一段茶马古道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76|回复: 0

成都附近最后一段茶马古道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76|回复: 0
软件师

142

主题

489

回帖

1987

积分

荣誉会员

积分
1987
软件师 2013-5-23 18:35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受更多内容,了解更多户外知识,让你轻松享受户外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在蒲江长滩湖邻近,一段湮没于深山密林间的石板古道,见证了蒲江河谷作为南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,往日商贾云集的繁华气候。自宋代开端,它已是茶马古道中成都经蒲江河谷直达雅安最直接的线路。昨日上午,本报记者一行三人,驾车大年夜成都出发,向茶马古道地点地── 长滩湖衬腰崖进发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  在蒲江长滩湖邻近,一段湮没于深山密林间的石板古道,见证了蒲江河谷作为南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,往日商贾云集的繁华气候。自宋代开端,它已是茶马古道中成都经蒲江河谷直达雅安最直接的线路。

  山间,林荫蔽日,斑驳的阳光经由过程密密的树丛斜斜地投射在苔痕斑斑的青石路上,这是蒲江境内成都会第二大年夜水库──
  寻访:千米茶马古道隐蔽蒲江深山
  昨日上午,本报记者一行三人,驾车大年夜成都出发,向茶马古道地点地── —长滩湖衬腰崖进发。经由大年夜约1小时的车程,汽车沿成雅高速公路到蒲江县城,再行驶大年夜约七八公里,就到了成佳镇。汽车袈溱不足3米宽的山间碎石路上簸行了数公里,最后终于在接近长滩湖邻近的一户农家门前停了下来,文管所工作人员说,再往里走,就只有条石砌成的茶马古道了。

  大年夜农家旁的巷子拾阶而下转过几条村庄巷子,就进入了一片荫翳蔽日的树林,脚下的路也大年夜黄泥旁门变成了石板路。因为这段古道离不雅农家近,长年累月的踩踏已使它破损严重,倒是一旁用大年夜鹅卵石堆成的挡墙还清楚可见。行进50多米今后,出现了更长的一段古道,此处少有人迹涉足,布满青苔。记者刨开覆盖在挡墙外面的残败竹叶看到,右旁的挡墙用鹅卵石呈侧“人”字形堆砌,足有1米多高。文管所研究察龙腾介绍,经由无数次考古发明,这是茶马古道中出成都的一条必由之路,就是在这条路上,凭借商帮的骡马,本地的茶叶、食盐以及成都地区的铁器、丝绸达到了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贸易,并最落后入其他国度。

  听着龙腾的介绍,持续往山里走。也许是因为年代长远,古道已多有残破,但仍然掩盖不了当初建筑过程中构造的过细。“大年夜门路的宽度、两边护着的石栏来看,这可不是平易近间建筑的一般的山道,应当是一条交通要道,后来的一些考古发明也证实,这是连接成雅的一条古道。”

  见证:道光修路石碑陈述往日繁华
  行走间,门路右侧一块高约2米、裕如3米的巨大年夜石碑引起了记者留意。这等身材,决非等闲之“碑”。不雅然,上前轻轻拂去碑上尘土,“建修衬腰崖通道石梯工竣碑记”几个大年夜字浮现,落款时光为“大年夜清道光二十三年”。

  —长滩湖邻近一段1公里阁下的茶马古道,近两米长的条石一条一条地铺向远方。它早已隐匿于人们的视线之后,很少有人通行。在门路旁边,一座两三米高的石碑高高地矗立着,见证着这条“上通名(山)雅(安),下达新(津)彭(山),官吏商贾高低往来必经之路”的千年兴衰。它曾是汗青上有名的茶马古道最接近成都平原的一段。经由过程这里,成都的茶叶、食盐、铁器、丝绸源源赓续地运往雅安,最后达到藏区交换马匹。昨日,记者在蒲江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从新走上了这条古路,领略它的清幽与不俗。

  进一步不雅察发明,整块古碑已出现局部风化,有的笔迹已经模糊不清。碑文略可辨认“旧有山蹊古道上通名雅,下达新彭,官吏商贾,高低往来必经之路”、“前明宏化时修砌,后历经三百年倾塌”,“复修历经三载”等字样。

  考据:古道就是南边丝绸之路一段
  龙腾分析说,根据《史记》等史乘记录,在张骞通西域达到中亚大年夜夏国时,就发明本地已有“蜀布”和“邛杖”(蒲江古称邛州),以及来自“身毒”(印度古称)等地的物品。这是南丝绸之路最早的介绍,印证了路过成都-新津-蒲江-名山-西蜀-云南,最后直磁绫清甸、印度等南亚国度的南边丝绸之路早于西北丝绸之路。

  龙腾告诉记者,碑文的内容为古道的汗青作了佐证。早在清道光重建该古道之前,这里已是一条人气极旺的互市之道,在明代,还曾对古道进行过修葺。而更早的时刻,唐朝进士、前蜀翰林学士、礼部尚书毛文锡所著《茶谱》,就记录蒲江临溪等地出产“初春”、“火前”、“火后”、“黄芽”、“嫩绿”等名茶,还制成“火番”饼,远销西番(藏族地区)、党项(羌族地区)。这是本地有关茶马文化、茶马古道贸易最早的记录。如今蒲江很多处所仍然保存了甘溪铺、大年夜塘铺、金鸡铺等地名,进一步印证了这条古道曾是茶马古道重要一段。

  跟着时代的变迁,古道已逐渐被现代的交通代替,在上世纪70年代建筑长滩水库时,古道的下段就已经被吞没在水下。
  午后,山照样那样静,残败的古碑依然静默。但经由过程残留的古道,笔迹模糊的石碑,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来自长远的岁月中,商芭绫乔打马走过的足音。在他们的逝世后,是茶马古道留下的光辉,以及一代代商帮千里跋涉的传奇。
”济源户外网” www.jyhww.com 倡导“积极健康”的生活方式、崇尚“自然、和谐、真诚、友爱”的人文精神,以“自主、绿色、氧气、阳光、健康、友谊”为宗旨,由热爱生活、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。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,也是个人挑战自我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济源户外网-天韵茗茶 | 豫ICP备10211396号-1

GMT+8, 2025-5-12 09:41 , Processed in 0.045250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