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城 发表于 2013-5-14 22:15:39

走近泰山

走近泰山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大年初二的晚上,我背上登山包,踏上了抚顺“我行我宿”俱乐部的中巴车,在绚烂的礼花投下的影子里和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,辞别了这个喧闹而又冷寂的节日氛围,和20位驴友一起,奔赴五岳独尊的泰山,开始了一段特别的假日旅程。

中巴车沿着宽敞的京沈高速,驶进苍茫的夜色,显得有些落寞而孤独,而车上的我们更多的却是一种兴奋与期待。

以往我们去泰山都是从惯常的旅游线路乘缆车上去,然后走马观花地看几个景点,照几张相片,或者烧几柱香,拜几尊神佛。而我们这次是计划从泰山的北坡徒步攀登上去,尽量不走寻常路。

泰山的名气之大自然不用我说了。可让人不解的是,泰山的名气是怎么来的。论高度,它在五岳之中仅排老三,只有1545米;论险峻,它比不过只有一条路的华山;论风景,其他名山也都是各领风骚,怎么人们就偏偏独尊泰山呢?

打开地图我发现,华北平原东止于浩瀚的沧海,西截于如屏的众岳,坦坦荡荡,一马平川,惟独一座泰山突兀其上,君临中原,雄视天下,让人不得不敬畏,不得不尊崇。然而受人尊崇的就只是地位的显赫吗?

我们驱车来到泰山的西北坡,从纵横交错的突兀巨石和绝壁青松间择路攀升。雄奇厚重的泰山岩石尽显一种雄性的浩然风骨,而岩石上傲然挺拔的苍松翠柏,则昭示着一种泰山的卓然品格。

据资料介绍,泰山岩石的石质为泰山岩群变质岩,岩石品种有斜长片麻岩、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、片麻状花岗岩、花岗片麻岩及细粒角闪石岩等。岩石坚硬,表面粗糙。形成时代为太古代,距今25亿年前后。变质前的原始岩石有沉积岩,也有稍晚的岩浆侵入岩及火山岩。经过地壳的造山运动,使这些变质岩石裸露地表,受风吹、雨淋、日晒及寒暑交替变化等风化作用,表层岩石逐渐破裂,形成大小不等的孤立块体。原地未动的大型块体,在进一步经受风化、剥蚀等作用下,即形成大型奇石景观。《诗经.鲁颂》歌道:“泰山岩岩,鲁邦所瞻”。岩岩,是山石叠磊、突兀的意思。山之林,石为骨。雄浑苍黑的山石,壁立千仞的绝岩,给人以静穆深沉、雄伟浑厚的壮美感受。

我们从海拔400多米的东北坡攀爬到1450多米的空军雷达站招待所,历时五个多小时。一路上大家走走停停,被泰山北麓那原生态的奇石、绝壁、劲松、冰瀑所吸引,不断地拍照留念。

晚饭后大家兴致未尽,我们带上头灯走进泰山之巅苍松掩映的甬道,在呼啸的狂风之中,领略泰山夜晚的深邃与豪放。我们冒着阴冷的气温,在劲爆的旋律中把酒舞蹈,在石桌石凳上尽情释放我们登临泰山欢度新春的喜悦与豪迈。

翌日凌晨五点,大家就陆陆续续起床了。把所有能够御寒的衣物都裹在了身上,冒着浓重的雾气、狂吼的山风和零度以下的寒冷,我们去迎接新春的曙光。其实我们身边的雾气就是山下人们眼中的白云。我们伫立日观峰顶,在乳白色的云雾笼罩之下等待着东海上升起的太阳。

云雾翻卷之中,我们看见远处天际间已经现出的鱼肚白渐渐有了玫瑰的色彩。大家手握相机,屏息静气,等待那神圣时刻的到来。

天边云霭中的玫瑰红渐渐成了浓重的一抹,瞬间一个橘红色蛋黄似的圆鲜亮露了出来,开始还是浅浅的羞涩的微笑,很快就绽放成一个开朗的舒心的笑脸。刹那间,东边的天际一片绚烂,不仅那些云彩、山峦都披上了玫瑰色的纱巾,我们的脸也都变得容光焕发、熠熠生辉了。大家默默地为亲爱的人们祈福,为美好的明天祝愿。

天光大亮了,人们陆续返回各自的住处。

由于山高路远和天气寒冷,泰山顶上的水很稀少,饭菜也很贵。我们经过讲价,才吃上了六元钱一碗的面。洗漱则被许多人放弃了。而我却想法弄到了一点水,把自己洗干净了,换好行装,准备朝拜泰山南坡绚丽的历史文化。

日出的东方被古人认为是万物交替、初春发生之地,也是吉祥和希望的象征。于是古代先民就把雄伟奇特的东岳泰山视为神灵,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,泰山便成了“万物孕育之所”的“吉祥之山”、“神灵之宅”。受天命而帝王的“天子”更把泰山看成是权力的象征,纷纷来到泰山封禅祭祀。传说秦以前,就有君王到泰山封神,此后从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到清帝康熙、乾隆,历代帝王接踵来到泰山封禅致祭,刻石纪功,试图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。于是泰山的神圣地位也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。

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,泰山也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。据说,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的记载,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也多曾在泰山传经布道,建观筑庙。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,在泰山上也是香火鼎盛。

泰山还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,历代骚人墨客纷至沓来,朝山览胜,赋诗撰文,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。孔子、管仲、司马迁、张衡、诸葛亮、曹植、李白、杜甫、刘禹锡、苏东坡、欧阳修、范仲淹、王世贞、姚鼐、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,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,把游人从山神崇拜引向游览观赏、求知审美。据资料介绍,由山脚到泰山之巅,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,从秦至清,历代皆有巨制。书体众彩纷呈,书意各代不同,其规模之大,作品之多,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、流派、艺术之精湛,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。其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,构成了泰山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。

我们一路拾级而下,饱览着泰山壮美的自然景色,品位着岱宗厚重的文化积淀。尽管这是我第二次来此朝拜,还是感觉有些消化不良。

从十八盘下来,我们在中天门小憩。回望巍峨的泰山与那些虔诚朝拜的人们,心里不禁释然。

“泰山之高,非一石之积”,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曾赋予泰山之石以文化内涵。他说,要办好国家的事情,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“人固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,来歌颂视死如归的泰山精神。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“学者仰之,如泰山北斗”,表达对泰山般伟大人格的崇敬。

千百年来,重如泰山、安如泰山、稳如泰山、泰山北斗等典故词谚广泛流传,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内容。泰山之尊不仅在于它显赫的地位,更取决于它坚韧挺拔、沉稳敦厚的道德品格和兼容并蓄、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。

尽管大家都觉得很累了,但没有谁主张象其他游客那样乘车或索道下山。我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坎坷山路蹒跚而行。我的膝盖旧伤复发,有两次险些跪在地上,但我还是坚持走在了前面。这也许是因为我有些读懂泰山了的缘故吧!

下山的这天正是农历的正月初五。即将告别泰山的时候,陪了我们两天的好好买了礼花为我们送行。紧接着,我和草帽、飘雪等同行的驴友也去鞭炮摊床上买了礼花和鞭炮,在我们就餐的那个饺子馆门前尽情燃放。缤纷的礼花绽放在天空,也绽放在我的心里;连珠的爆竹炸响在地上,也炸响在我的脑海:走近泰山,让我走近了一种做人的境界;告别泰山,我却要胸怀一种泰山的精神。

运动 发表于 2013-11-25 02:27:32

这是什么东东啊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走近泰山